【沧幼.幼小衔接】嗨,我的小书包
“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随着时间的推进,再过不久,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他们对小学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在园时,大家经常讨论,上小学该做哪些准备,一日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发现部分孩子的书包不能自主有序地整理。为了让他们有一定的计划,养成合理安排、收拾整理的好习惯,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了“书包的秘密”探秘活动。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一起回忆关于书包的故事。

活动缘起
时光荏苒,转眼间孩子们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即将落幕,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小学生像什么样子?”“小学与幼儿园又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样才能成为小学生?”书包里应该放什么?许许多多的用品要怎么放进书包里才整齐合理呢?
对话小书包
小朋友们十分好奇这个在将来要陪伴我们学习生活的好伙伴,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书包的作用是什么?”
“我知道,书包是用来装东西”、“我们以后上学需要的笔本都会装在书包里”
“小学生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小学生的书包很大,不像我们的书包很小”、“书包里要装很多的书,还有写字本”、“我哥哥的书包上有很多拉链,很多小的包,而且背起来很重”、“我姐姐的书包是一格一格的,每一层都装上不同的东西,两边还有网格袋子用来装雨伞和水壶”。


主要线索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书包
孩子们对书包有一些认识,但大部分小朋友思绪还停留在书包用来装东西这个功能上,对于小学生的书包是怎么样的,里面都有些什么,还不是很了解。追随孩子们的好奇心与主题的行进路径,孩子们基于对自己的书包的了解,开始对小学生的书包进行探究。
“我的书包很小,只有一个口袋。”
“我的书包只有一个拉链,在中间。”
“我姐姐的书包很大,旁边有两个袋子。”
......
哥哥姐姐的书包什么样呢?
二、探究书包里面有什么
探究一:观察体验




各种各样的书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原来书包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样式,每一种书包都有着它们的特点。有的书包图案造型好看;有的书包简单但容量大;有的书包有大小不同的隔层,可以将物品分类摆放。不管是哪一种外观类型的书包,孩子们认为,实用的书包更加方便我们使用它。
探究二:调查表









经过详细观察和讨论(哥哥姐姐书包的作用、大小等),孩子们初步获得对小学生书包的外形特征、结构等特点的认知经验:小学生书包的口袋多(外部和内部都有多个口袋);书包很重(书包中装有水杯、课本、作业本、文具盒等),孩子们发现原来书包是由主袋、前袋、侧袋、提手、肩带组成的,它们都有不同的用处。这类经验的获取是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在同伴分享交流和教师引导下,对成为一名小学生产生期待。
三、书包探秘
探究一:书包里装什么
在探究书包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小学生书包的口袋明显比我们的书包口袋多,这个发现激发了大家对小学生的书包口袋装什么的激烈讨论:
涵涵:旁边的口袋是装水杯的,我姐姐经常这样放。
小宝:大的书本肯定是放在最大的口袋中的。
豆豆:文具盒有点胖,小的口袋放不下的,也要放在最大的口袋里。






不同大小的口袋是可以收纳不同尺寸的物品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口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书包的功效。
那怎样才能为这些物品找到更加适宜的家呢?
探究二:整理书包
初次尝试





幼儿通过初次体验了解到,每个口袋所具备的功能以及适宜性是各不相同的,首先从以往的调查中可以知道小学生的书包中有:文具盒、作业、水杯、绳子等物品,这每一样东西的大小种类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先根据自身经验猜测每个口袋的实际用途。
四、整理书包大比拼
应孩子们的要求,我们举行了“整理书包大比拼”活动。先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小选手们个个临“乱”不惧,动作迅速,分类、整理、折叠、检查,井然有序,每个小朋友脸上都流露着认真投入的神情。一眨眼的功夫,桌面的各类学习用品都被整整齐齐地收拾在小书包里。






较强的整理能力有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在本次的书包整理大赛中,帮助幼儿对个人物品学习分类整理和收纳学习用品,提高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幼儿有序归纳整理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要根据不同种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装进不同的隔层里,才能快速、整齐、美观的进行整理。
小小的一个书包,原来有这么多的“智慧”。在探秘、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思考、探究、体验,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整理书包的小技能,增强了任务意识,幼小衔接的道路上,整理小书包的故事只是其一,精彩未完待续。沧浪幼儿园将继续和家长们同心、同行、合力,为孩子们搭建好通往小学生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