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家如何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自从本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以来,陆续出现儿童感染病例,目前确诊最低年龄为两岁的孩子。非常时期,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来防护我们的宝宝不被感染?
一、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什么是冠状病毒!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不同,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2. 冠状病毒的传染三大要素
传染源:现有证据尚不能直接推导出舟山蝙蝠即是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病毒传染源,目前仍在调查中。
传播途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通常是在与被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之后,例如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医疗中心,官方正严密监控中。
易感人群:一般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病例报道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3.传播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有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眼睛也可能感染,其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防护
1.做好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
带病毒的手接触口、鼻、眼睛时,可以传播病毒;家长在接触宝宝前或者从外面回家,需要洗手,如果去了人多聚集的地方、搭乘了公共交通工具,回家之后最好洗一个澡,换干净的衣服,然后再接触孩子;日常要经常给宝宝洗手外,家长也要经常洗手,并在流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最好是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2.做好室内通风。
在密闭的环境中,病毒很容易聚集,所以,每天应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也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
3.防治交叉感染。
目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特别是小于1米之内的距离,病毒随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传播,特别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感染者,在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中危险性更大,所以,当咳嗽、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没有纸巾、手绢时,用胳膊肘掩盖口鼻,之后还要洗手,这样孩子被感染的机会就减少。建议有发热、咳嗽者避免接触宝宝,如果实在必须接触的话,应该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4.减少外出。
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处于密闭的空间,病毒容易聚集、传播,应尽量减少外出,减少走亲访友,不去人多空气不太流通的场所,尽量不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外出时,建议戴好口罩,尽量使用私家车出行。
5.加强营养。
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法,需要依靠自身免疫力康复,只有营养跟上了,免疫力增强了,被感染的机会才会减少,即使感染了,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6.密切观察。
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烧、咳嗽、乏力、胃肠道不适、食欲降低,说明孩子生病了,建议去医院检查。一般来说,呼吸道病毒或肠道感染较为多见,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如果排除上述原因,近两周去过武汉旅游或者在武汉居留,或者和来自武汉的发热、咳嗽症状病人有过接触,或者呈现群聚性发病的特点,应到就近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7.药物能否预防。
因为是新发病毒,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中成药如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目前发现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相对较轻,感染率相对较低,家长不要恐慌,但非常时期,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孩子如果只是普通轻微感冒,应该尽量少去医院频次,减少被感染的几率,我们通过科学防护,一定能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病毒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