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伟: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教学中,我分三次进行故事教学:第一次,利用多媒体讲述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激发兴趣。第二次,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结局,发展幼儿的语言,拓展幼儿的思维。第三次,请幼儿进行简单的表扬。并进行品德提升。在活动过程中,我先把故事的前半部份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对故事的梗概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进行分析、想象、讨论“有什么办法揭穿狐狸的骗局”,这对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当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时才把故事的后半部份呈现给幼儿,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与最后小鸟的做法是一样的,让狐狸的“苹果”爆炸来帮助小猪识破了骗局,使幼儿能在自己想象——听故事对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中得到较好的锻炼,思维能力不断地向高一级的层次发展。
陈丽芹:在故事教学活动中,也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提问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质量,对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水平、口语表达等能力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的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体会:①精心设计提问——紧扣目标重点 ;②面向全体提问——确保机会平等 ;③适当等待应答——延长思维时间 ;④积极反馈应答——激发再次思考 ;⑤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思维空间。首先,我没能设计出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能很好的开阔幼儿的思路,幼儿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表现不佳。第二、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当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我心中的答案时,我就急于将自己所知所想地赋予给孩子或者不曾给他们说出自己理由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第三、我的回应、提升、评价不完善。孩子回答后没有及时提升孩子语言。在孩子回答问题后,我一般是将孩子的回答复述一遍,没有起到有目的地转述或者是用概括的方式对有效词语进行抽取和提升。第四、在个别幼儿表演时没能抓住其他幼儿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有点乱。需加强训练。
张梓萱:《春天的电话》这个故事巧妙地将春天的到来,动物的变化形象地以打电话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如:“春雷敲醒了小熊,小熊拨电话给小花蛇,每只小动物打电话的号码都不一样,但是有规律,如:第一个是1、2、3、4、5,第二个就是2、3、4、5、1。我引导孩子掌握这个电话的规律后,让他们学说对话。所以,在第二遍完整讲述时,有的幼儿已经能磕磕绊绊地跟着老师一起讲述了。第二教时的表演活动,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五个幼儿表演,把其余幼儿分成五组,分别作为五个角色的拉拉队,讲到哪个角色,哪个角色的拉拉队便和老师一起讲述相关的内容,当角色忘记台词时,他的拉拉队可以提供帮助,以体现互相关心的情感。通过孩子们的表现,我感觉这种带“拉拉队”的表演形式比以前常用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讲述,几个幼儿在前面表演效果要好,因为孩子们虽然没有都参与表演,但他以拉拉队的身份讲述,似乎也把自己融入到了相应的角色之中。
陈莉:在《给熊奶奶读信》这个故事活动中,我们重视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本次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幼儿在理解和讲述故事、体验小动物内心所想之后,让孩子知道同一封信,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心里想着别人,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自己,别人自然就不会喜欢你。最后一个环节是活动延伸,放在了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学小熊把自己心里想对老师说的话用画画的方法给老师写封信。操作兴趣浓厚。
|